<>锡罐邮件</P>
<>纽阿福欧岛位于大平洋西南部是汤加王国170多个小岛中的一个,岛上居民以采摘椰子和晒椰肉为生,“纽阿福欧”的意思就是“出产最好椰子 </P><br>
<>的地方”。19世纪后期开始,一些大公司派业务员在这里常驻。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这些业务员只能通过信件与亲友联系。纽阿福欧是一个</P>
<P>火山岛,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没有港口,一到飓风季节,甚至很难找到一个抛锚停船的地方,因此,收发信件十分困难。<br> 1882 年,一个名叫特瑞瓦(Traver)的年轻的业务员来到这里。和大家一样,他也碰到信件收发的难题。他去找‘奥普路’号船的</P>
<P>船长 克罗肖(Croshaw),船长想了个办法:他建议把特瑞瓦要寄的信件密封在煤油罐或饼于桶(多用锡制成)里,当船经过纽阿</P>
<P>福欧岛时拉响汽笛,然后由特瑞瓦雇佣几个精通水性的当地人,把锡罐用不透水的油布包起来,绑在一根木棍上,游泳的时候高高举起,当他</P>
<P>们游到船边,交给船员,信就能安全寄出或收到。至此,著名的锡罐邮件就这样诞生了。纽阿福欧也因此得名“锡罐岛”。<br><br> 从</P>
<P>1882年到1928年,纽阿福欧岛寄出和收到的邮件没有加盖任何特殊戳记,但是这一时期的邮件毫无疑问都是铝罐邮件,由于数量十分稀少,哪</P>
<P>怕是一枚盖有纽阿福欧戳记的邮票,也都价值不菲。<br>另一个的铝罐邮件做出杰出贡献的是德国人沃尔特乔治·昆塞尔(Walter George Quensell),他1919年来到纽阿福欧。1928年,他</P>
<P>突发奇想,用橡皮刻了一个戳——TINCAN MAIL(锡罐邮件),盖在所有寄出的信封上,仅几年时间,锡罐邮件已经广为人知,<br>集邮者写信给昆塞尔询问各种问题昆塞尔—一作答。后来,他意识到可以用这种方式挣钱,于是开始收费办理邮件,每封6便士,其中25便</P>
<P>士用于支付邮资,其余的装进了他的腰包。<br>1932年,一个“水上邮递员”在海里受到鲨鱼的攻击,不幸死了。汤加政府于是下令禁止邮递员游泳送取信件,而改用一种船身外带有支架的</P>
<P>独木舟,昆塞尔刻制了新的戳记——TIN CAN CANOE MALL(锡罐独木舟邮件)。<br>一些精明的商家也注意到了锡罐邮件蕴藏着巨大的广告价值,美国的玛特森航运公司和新西兰的联合汽船公司在他们的船上使用特制的戳记。</P>
<P>玛特森公司的“洛杉矾城号”1934年第二次南太平洋航行时,携带的锡罐邮件多以万计,盖有这种戳记的邮件在市场上最为常见。<br>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虽然没有烧到汤加,但是很多航线中断,游客日渐减少,锡罐邮件的数量大大下降。二战结束后,昆塞尔还生活在</P>
<P>纽阿福欧,1946年9月9日开始,岛上的火山猛烈喷发,整个村子被完全破坏了,昆塞尔的房子、商店、邮局和无线电台,都被埋在数英尺厚的</P>
<P>火山灰下面。他和岛上的居民被迫转移到了一个叫埃瓦(EUA)的岛上,生活艰难,直到1959年经政府批准,才得以迁回纽阿福欧。<br><br> </P>
<P> 1961年以后,船运公司来往的船只增多了,带来了更多的游客,锡罐邮件获得了新的生机。1983年5日,拉维娜女王机场</P>
<P>(Queen Lavinia Airport)建成启用,揭开了纽阿福欧运输史崭新的一页,从此,进出的货物和邮件通过航空运输,锡罐邮件退出</P>
<P>了历史舞台。<br> 锡罐邮件色彩丰富,讨人喜爱。除早期和二战期间的,价格并不昂贵,比如 1934年“洛杉机城号”轮船携带的实寄封市场价通常在15美元以下。有些带有特殊戳记的或有昆塞尔亲笔签名的价格则要高一此。</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1 上午 12:50:3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