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4 0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是今年加拿大发行的龙年邮票, 此票发行时我正在安省的北边, 天寒地冻, 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年发行生肖邮票时的气候都不好, 很多时候都是大雪纷纷.
********************************************************
谈过“龙马”咱接着谈谈“龙”。早几年,也可能是上一轮生肖龙年之时,笔者曾见过有论文写到“龙”,满篇溢美之辞,里面举宗究典地曾提到《诗三百》中就有“龙”的存在,由此得出中华民族早就以龙自居。不光如此,有个头上戴着很多光环的大学名教授还特意研究“龙”,力图证明远古时期在华夏大地上确实曾经存在过“龙”,也不知现如今其成果如何?
身为华人,本人再怎么不肖,也不敢忘却汉字,要记得汉字,读书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也曾拜读过几遍《诗经》,开始读时觉得深奥,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一些了。《诗三百》是有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的实体那里面也几乎都有些描写,当然也确实是有“龙”,不但有“龙”还有与“龙”相关的东西,比如“龙旂”等。什么是“旂”,就是一种挂着铃铛的旗,虽然有“龙”,但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龙”吗?
曾见过有文章介绍说《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我看了几遍也没嗅出多少“劳动人民”的味,只读出了“上层社会”的浅吟低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时的劳动人民只能是奴隶吧,奴隶社会中能写诗的除去奴隶主阶级外可能还有自由民,这也是《诗经》偶尔能表露出的平民感情的缘故吧。但我在《诗经》里怎么也读不出奴隶的声音,可能是我的道行太浅吧。凭心而论诗三百中有很多都是歌颂大奴隶主“天子”的,什么是“天子”,许慎曾定义过:“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用白话来解释即“天子”有妈没爹,或用另一种说法:“天子”是有娘养无爷教的,这就是神圣人。在奴隶社会“天子”是最大的奴隶主,在封建社会“天子”是最大的地主。这些天子有一共同的特点,特别喜欢被拍马屁,因此在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大量的歌颂“天子”的诗词歌赋数也数不清。诗三百中也是如此,而二雅(大、小雅)和颂诗(周、鲁、商颂)更是典型的颂词。比如《小雅•蓼萧》就是其中的一篇,而且里面就有“龙”字:“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这是该诗的第二段,其中的“君子”指的是周天子。可这个“龙”字却不是我们今天所知的“龙”,而是“宠”,是指天子的恩宠和光耀,用“龙”而不用宠,后世的文人们硬给附会成隐含有天子龙身之意。实则当时的文字中这“龙”就是后世的“宠”。《诗经》中糟粕不少,而《蓼萧》篇就是其中之一,是谄佞媚谀之词,这早就有定论的,用文一点的话讲《蓼萧》唱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让我用口语叙述《蓼萧》第二段的大意如下:“身处和谐之所,畅饮御赐的美酒,仰望伟大的周天子,我无尚荣光,情不自禁地要赞美伟大君主,您赐下的恩德比天大、比地广、比水长,千代流芳、万寿无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曾亲身实践过“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四无限”的我辈,对这样的语言自当不陌生吧。
《诗经》中有“龙”的篇章都是颂词,如《周颂•酌》的“我龙受之”,《商颂•长发》的“何天之龙”等,而这些篇章中的“龙”字都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龙”,全是“宠”,其意不是君恩雨露普天而降就是君权天赋。只是到了封建社会,这个“龙”字才转化为“真龙天子”,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龙”,而其原意则被另一个字“宠”所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