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集邮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56|回复: 16

我的 《上山下乡批准书》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807

回帖

56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6
QQ
发表于 2010-6-2 0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题集邮者‘主集世界遗产专题明信片、邮品,可供韩国,越南,新邮及FDC。
我的淘宝小店:http://shop33429026.taobao.com/

124

主题

1828

回帖

74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3
发表于 2010-6-4 16: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历史见证物品.
广西大新县桃城镇伦那路135号覃建辉  集实寄封片     邮编:532300

341

主题

627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226
发表于 2010-6-4 23: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谷雨 于 2010-6-2 09:18 发表
http://bj007cn.blog.163.com/blog/static/2503605520103139563721/


       第一次看到这么珍贵的文献,用今天的观点分析,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政府为解决城市大批失业青年所作的有效措施。
中外首航专题,生肖专题,名人签名专题
E-maill:li12kai@163.com

124

主题

1828

回帖

740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03
发表于 2010-6-6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代的人很单纯,牟利和买卖都不会.
广西大新县桃城镇伦那路135号覃建辉  集实寄封片     邮编:532300

341

主题

627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226
发表于 2010-6-7 15: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邮小鱼 于 2010-6-6 21:18 发表
那时代的人很单纯,牟利和买卖都不会.



    你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根本无法了解当时的社会潮流。最好向父毋或前辈问问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那时的治安非常好,真是夜不闭户,没有人入屋偷东西,因为每家每户都没有值钱的东西 . . . . . . 。
中外首航专题,生肖专题,名人签名专题
E-maill:li12kai@163.com

32

主题

678

回帖

40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6
发表于 2010-6-9 16: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件东东可是太有意义了
个人认为上山下乡是反人类的, 是一种罪恶, 我不知在我们这一代人走完夕阳时分之前, 有谁会说一声:
对不起, 因为共知的原因, 你们这代人被耽误了, 中华民族被愚弄了, 国家会记住教训, 永不再犯.
征换加拿大发行的生肖实寄邮品

341

主题

627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226
发表于 2010-6-10 1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份“上山下乡批准书”,当年如果发给我,我会对主持人说,不要客气了,你发给自己的子女吧!
中外首航专题,生肖专题,名人签名专题
E-maill:li12kai@163.com

0

主题

4300

回帖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77
发表于 2010-6-12 1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现在不过是说说而已,当时您可能没有这个胆量,要不然就会被批斗了。哈哈
集邮博客
http://xtrblgc.blog.163.com/

341

主题

627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226
发表于 2010-6-13 0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牌人 于 2010-6-12 10:37 发表
您现在不过是说说而已,当时您可能没有这个胆量,要不然就会被批斗了。哈哈



       当时广东地区不会发这种玩意,95%的青年都不愿意去。庭家出身好的人(情况好点),政府派人上门不分白天黑夜登门拜访做思想工作,家庭出身差的人,情况并不乐观,工作人员用打压手段,你没有选择的余地----非去不可。无论情况怎样,动员下乡的青年是不会被批斗,被批斗的将是其父母。
中外首航专题,生肖专题,名人签名专题
E-maill:li12kai@163.com

127

主题

807

回帖

56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广州市志》“大事记”记载:1976年12月22日,市委召开纪念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8周年大会。8年来,广州市已有知识青年34万多人上山下乡。奔赴分布于全省(包括现在的海南省)的202个国营农、林、茶场,以及农村插队落户。到1970年底,广东省上山下乡的知青已达40余万人。
专题集邮者‘主集世界遗产专题明信片、邮品,可供韩国,越南,新邮及FDC。
我的淘宝小店:http://shop33429026.taobao.com/

127

主题

807

回帖

566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6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5: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电视台7集大型广东知青访谈节目《我的知青岁月》


真实记录就是财富

采访了100位知青

节目从3集增到7集

主持人感动流泪不能上场



感谢历史没有忘记我们!!!


请看:


http://news.sohu.com/20061226/n247266119.shtml

[ 本帖最后由 谷雨 于 2010-6-13 06:00 编辑 ]
专题集邮者‘主集世界遗产专题明信片、邮品,可供韩国,越南,新邮及FDC。
我的淘宝小店:http://shop33429026.taobao.com/

0

主题

4300

回帖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277
发表于 2010-6-13 10: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时我有几个同学都被下放到梅县的一个林场看果园,提着棒子,很神气。
集邮博客
http://xtrblgc.blog.163.com/

16

主题

826

回帖

3641

积分

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41
QQ
发表于 2010-6-13 1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住一段火红青春的回忆。我曾收藏了一张去火车站送知青的站台票。

341

主题

627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226
发表于 2010-6-13 15: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所及,上山下乡运动始于六十年代初,学校曾组织应届毕业的学生去看电影,电影名叫“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我第一次观看彩色菲林拍摄的电影,感觉非常漂亮。电影内容令年青人对农村充满希望,展示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文革后期---六八年将此运动推向高潮。
中外首航专题,生肖专题,名人签名专题
E-maill:li12kai@163.com

32

主题

678

回帖

40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46
发表于 2010-6-13 21: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写过回忆的文章, 下 面是其中的片段,
***********************************************
下乡了。
绿色的车厢长长的,里面灌满了“七、八点钟的太阳”。这列车只有一节卧铺车,其余的都是硬坐儿。我很荣幸地进到了卧铺车里,因为那里装的是到内蒙去的,是最远的,是家庭有问题的,是可以改造好的。记得那天在卧铺里呆了很久,才咣地一声动了。动之前大家还都在挺新鲜地看着、等着,似乎还很不耐烦,可以说那时还没人坐过卧铺呢。可车一动,那心里立马就空了。不知是谁带的头,也不知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竟然哭了?你哭就哭呗,你还出声地哭。我的印象太深了,那傢伙可是传染性非常地强啊,这小资产阶级的玩艺儿,要是意志不坚强,那就死定了。可惜的是姜姐和许云峰都不在车里,所以全车厢的好象很快地就都哭了……
九二年时我又重走了一次那条路,火车线比六九年时长了很多,却只用了十个小时多一点儿。可那时我们那列车走不长时间就停一下。有时是为了错别的车,那时的铁路线还是单线;有时是有的人到地方了,每有这种地方,那车就短一节。甩下到那里下乡的后,列车再前进。走走停停,停停甩甩,过了三个夜晚,我们这些“有作为的知识青年”,迎着晨熹走下了那节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的卧铺,踏上了地面。印象是小风很硬,脸皮立即就紧了;风中有股子特别的味,后来才知那是“膻”味儿。
我参加工作的年限比同龄者长很多,因为我是不满十四周岁下乡的。按文革后的国务院文件规定,上山下乡算工龄。因此后来就有人说,“你真是占了便宜。”
十四岁能做什么?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还有经过的人也知道。
曾有人说过全国的人都知道!谁没看过《蹉跎岁月》、《血色黄昏》、《孽债》,还有什么《北风那个吹》等。我告诉你,那不是知青生活,那是文学,也就是“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的东西,说白了那就是编的。知青生活里有那些东西,但那绝不是知青的真面目。还有人说过知青的三部曲是“青春无悔,蹉跎岁月,劫后辉煌。”我只有二个字给他 ---- 屁话!
知青与知青间也有很大的区别,我这种知青是军管的,是集中的,学名叫“建设兵团”。
那年代使我变化最大的一次事件是,几天前大会战时还见到的那些活鲜鲜的大哥哥大姐姐 ----大哥哥是真英武,大姐姐真漂亮,他(她)们是真能干啊 ---- 可一夜之间就摆在那里了,黑糊糊的焦炭啊,三天了才装在棺材里。家人也不许看,除去我们这些当时在那里的人外,谁都不知其惨……
好长时间我的梦里就是那些哥哥姐姐们装入棺材之前的景象,然后是一身冷汗地醒来,再也睡不着了......
六十九条人命啊,最小的十七,最大的二十四。你知道一条命值多少钱吗?一百八十元整!!!
找人的时候不记得是谁告诉的,也可能是当地的老乡,说是如果看见脑袋象西瓜的要先救回来,如果脑袋象大土豆的可以放一放......
我还记得有一个知青的妈妈,似乎是个大姐姐的妈妈,是小脚又放开的,走路有点特别。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不清楚那是一种怎样的走法,只有见过的人知道。颤颤巍巍地一脸泪水与分不清的液体,反复嘶哑地絮道着“我这一辈子从没干过坏事呀,连羊也没有杀过,不该这么报应呀!”那口音我知道一定是内蒙当地人。听过那种声音, 你一辈子也忘不掉。
至今没有几个人知道那次事件的真相。出事后我们被告知不许与家属接触与交谈,回家探亲时不许去“牺牲”战友家串门。
那时叫"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现在有个短点的名词:洗脑。这招好使啊,这一洗就是一辈子过去了。
前些年我看见有文章说当时周总理也去现场了。编都不会编啊,我们还没有死,你就敢如此之编,那我们这代人死了你又会编什么?
那年我回去看过,墓还是墓,只是荒了,认不太出是墓地,听说后来有战友见到文章说了墓地的情况后就组织人去重新扫祭。我却再也没去,去不得啊,我的心中已经存不下那多的情感了。
事故发生的第二年,草似乎长得更高了。从团到连有好多人得到了褒奖,可是那些人不再提埋在地下的,即使是追认为党员的也不过是如此,只有我们这些同学还能在某些时候想起他(她)们......
仿古人中吕一首:离父别母驱于甸,火燃枯原焰相连,俊娃娇囡溶为山。伤心兵团,知青涂炭,过来人一声长叹。
征换加拿大发行的生肖实寄邮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外集邮论坛 ( 粤ICP备06082285号 )

GMT+8, 2024-11-23 06:32 , Processed in 0.0670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