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集邮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0|回复: 1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林衡夫和他的新邮集《华东人民邮政》

[复制链接]

0

主题

3938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766
QQ
发表于 2006-2-6 05: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上,集邮家林衡夫的航空集邮展品《中国航空邮政(1920-1937)》 以96分的历史最高分摘得大金牌,邮集中一对价值不菲的“20.5.7”京、津首航封,直至今日仍为不少集邮者所津津乐道。今年9月,全国邮展又将在南京举行,在这届邮展上,林老又将以一部新邮集《华东人民邮政》参加角逐。古稀之年的林老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和始终如一的集邮热情,而他的新邮集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精品?
< align=left>  每次去林老家听他讲邮集,他总是很高兴,就像是骄傲的父亲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林老这部《华东人民邮政》邮集,主要展示1949年华东人民邮政以人民币为面值发行的8套邮票和3套包裹印纸,从解放区票的价值纵向比较来看,这一时期的华东区票并不珍罕,甚至可以说很便宜,所以长期以来,集邮者由于其珍罕性不高而鲜有组集。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时期华东区票的印量和用量均很大,这就给了集邮者一个较大的空间去研究其版式、纸别、色差等,同时,在经过了50年的岁月洗劫后,留下来的邮品并不多,而要寻找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邮品更是不易,所以华东区票邮集的收集难度其实不低,而要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尤其困难,因为要将人们脑中根深蒂固的“1949年华东区票价值不高”的观念转变过来,就需要展示大量的珍、罕素材。</P>
< align=left>  林老的这部邮集,重点突出了“珍、奇、新”三个字,将一部原以为平淡的1949年华东人民邮政邮集做得跌宕起伏、较之以前的航空邮集更能显示出一个老集邮家的功力。<BR>所谓“珍”,是指邮集中的顶尖素材,在林老的邮集中,有不少地方展示了令人为之一振的邮品,像其中二七建邮伍圆“邮”字加盖的试盖样张、淮海战役伍圆30枚大连折白,都是难得一见的孤品;而其中展示的天津所印4套邮票的印版印样,也相当难得,一组出自水原明窗邮集的同类邮品在上海拍卖行2001年春拍上的估价为20-22万;不过令笔者印象最深的则是2件14度齿孙像加盖票八方连和2件该票的实寄封,熟悉1949年华东区票的集邮者都知道,在该时期的华东区票中,应属此票最为罕见,但在1998年版的区票目录中,12.5度的标价为15元,14度的标价也仅为24元,而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14度齿孙像加盖票的存世量要远远少于12.5度,以《斯科特目录》为例,对12.5度的标价为0.15美元,而14度的标价则为90美元,相差600倍,如果用这个倍数来计算,14度齿的真实价格要远远超过所有该时期的华东区票,以前在国内的拍卖中,仅见过该票的四方连,林老邮集中的八方连是目前所见仅有的2个,而贴用14度票的实寄封亦不过10件,林老的两件实寄封均贴用双连。</P>
< align=left>  “奇”则是指邮集中鳞次栉比的变体票,漏齿、齿孔移位、透印、双面印、折白等情况,在邮集中做了大量展示和研究。笔者粗粗一数,在80个贴片中,展示了近50件变体素材,充分体现了这部邮集的收集难度。作者对于其中的一些较为少见的变体,还做了重点研究,如建军22周年270圆面值的“接纸印”。“接纸印”是极为少见的变体,林老在邮集中对其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印刷邮票时,纸张均有一定的尺寸,如果遇到纸张尺寸不足,为了厉行节约,就将另一零张拼贴上去,以便凑足尺寸,而此种变体最早发现于1949年的南京。同时,林老对于不少变体,如色差、纸别等,不仅展示了票,还尽可能展示相关的封片,进一步体现其收集难度。 </P>
<P align=left>  “新”则是指林老在邮集中所提出的各种新见解、展示的新研究,如二七建邮伍圆“邮”字加盖,在以往的文献中均指出仅5号、3号字2种,而林老则根据自己的收藏提出了有4种字号的新见解,并一一展示了实物,为区票的研究做了有益的补充;再如天津印制的4套邮票,其印刷全张的排列方式及两个邮局全张的间距,林老也根据收藏的实物,在原有资料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P>
<P align=left>  林老对于自己的这部邮集是这样评价的:“这部邮集和我原来的航空集比较,在珍罕性上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在知识和研究上却毫不逊色。华东,我生于斯、长于斯,能编这样一部邮集我觉得很自豪。如果仅仅是为了夺取奖牌,那我的航空集就足够了,但作为一个老集邮者,着眼点要放在多做新研究,多出新成果,对我本人来说,组集的过程也是我再学习的过程。”在这次组集的过程中,林老做了大量实物的观测、研究,也与省内外不少集邮家做了探讨、交流,其间有不少新的发现。制作邮集时,林老相当严谨,对于一些无法确认的研究,绝不妄下结论。如淮海战役胜利纪念邮票,林老根据自己的藏品,做出了有两种母模特征的推断,但由于相关藏品的数量不多,所以林老没有在邮集中写出,而是昼去多收集一些实物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用林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急功近利会让人看不清方向,不利于真实结论的发现”,林老这种严谨的作风很值得广大集邮者学习。</P>
<P align=left>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林老向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张包子俊先生曾向他提了一个问题:“真正的集邮人为什么都长寿?”而当时张包老的答案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林老让我猜一猜张包老的答案是什么?不过林老让我不要急于回答,过些天他会写信告诉我答案。一周以后,笔者收到了林老的来信,里面只有10个字,是刘禹锡在《问大钧赋》中的两句话:以不息为体,以旧新为道。这大概是林老集邮的真正乐趣所在吧!</P>
<P align=right>《中国集邮报》张怡至</P>
地址:潮州市春荣花园444信箱!    邮编:521000。
联系电话:13828321588。
主集:专题集邮,文献,异型票品!

0

主题

15

回帖

3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7
发表于 2006-4-25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P>
<>其实倒出集邮之道!!!</P>
[em27][em27][em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中外集邮论坛 ( 粤ICP备06082285号 )

GMT+8, 2024-11-26 15:30 , Processed in 0.0379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